对于这种古朴、率真、粗犷、少文饰且不够精致细密的草原遗风,你了解得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浸润在这种风格里的蒙古统治集团,是如何难以理解唐宋式专制君主官僚制的精巧安排。宋元时有一句谚语:“三世为宦,方知穿衣吃饭。”出于同一汉文化的人,想要脱胎换骨,从底层变身为上流社会中人,尚且要经过三代熏陶。而要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之间实现“密码”的转译,自然就更为艰难了。
有一个研究元史的外国学者,用“非正式性”来形容元代政治制度的特殊性。是的,相对于汉唐宋明的高度规程化治理模式,元朝看起来确实不那么“正式”。因此,蒙古人不在意那套繁复的限制君权的制度设计和运作环节,不是因为它可能掣肘君权的实施,而是因为他们压根儿把它视为无益于事的繁文缛节。
我认为自己已经讲清楚了,宋代君主官僚制内部的两种不同趋势各自增长、又互相牵制的局面,如何以及为何在元时期遭到了决定性的破坏。长时期以来一直在持续的专制君权的抬升趋势,在金元两代一仍其旧。而在另一方面,官僚系统限制君权的各种制度及惯例环节,因为受到草原政治文化“非正式性”属性的抵制,很快衰弱于无形之中。两种趋势间的张力连同由这种张力而得以维系的皇帝与官僚双方的权力平衡,就这样在元朝存在的约一百年间成为不复返回的过去。并不专制的元朝皇帝们,竟在无意之中替明清两朝皇帝史无前例地强化自己手里的权力,扫清了制度方面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