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批评精神分析学家只关心那些有心理障碍的人,而不去研究心理健康的人,反对他们只看到了人性的阴暗面,过于悲观。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像精神分析学家那样,采用个案研究方法。而且,他们对古典精神分析学家的潜意识、自我概念等发现持肯定态度。
在整体心理学(holistic psychology)的影响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的各个方面,比如行为表现、认知过程、情绪障碍等分开来加以分析。
[1] 车文博.西方心理学史.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41.
第一章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第一节 生平事略
Abraham H.Maslow(1908—1970)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1908年4月1日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区,排行老大,有六个弟弟妹妹,父母是由苏联移民到美国定居的犹太人,没有受过学校教育。马斯洛是这个地区唯一的犹太儿童,而且还是白人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有色人种的孩子。他没有朋友,童年和少年时代总是感到孤独、寂寞、苦难、隔绝、痛苦和无助,他认为自己没有得精神病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和罗杰斯一样,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图书馆里,是在书堆中长大的。马斯洛的家庭非常不幸,父亲喜好酒色,爱打架,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又蠢又笨,甚至公然在家人面前嘲笑马斯洛,说他是最丑陋的男孩子。这对马斯洛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他感到非常自卑,甚至在乘坐地铁时,经常一个人跑到空车厢里,以免被别人看到。不仅如此,马斯洛更不喜欢自己的母亲。他把母亲描述为一个残忍的、无知的、充满敌意的、会将子女逼疯的女人。母亲非常吝啬,马斯洛的朋友到家里来访时,她会把冰箱门上锁。马斯洛从来没有表露过对母亲的正面感情,甚至拒绝参加母亲的葬礼。童年的不幸经历对他以后的思想和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影响。马斯洛曾经还当过报童,暑假时在父亲的店里做过工,有人认为这是成熟以后的马斯洛重视实际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