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事起,袁世凯重新被任用,他提出“开国会”、“解除党禁”、“组织责任内阁”等条件。其班底中的许多“留美幼童”,都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包括:外务大臣梁敦彦、邮传大臣唐绍仪、邮传副大臣梁如浩、驻英国公使刘玉麟、驻德国公使梁诚,重要幕僚蔡廷干、蔡绍基等。原先这些人都支持清廷进行内部改革,此时时局变化太大,大厦将倾,如今都很自然地倾向于建立共和政体的新国家。
在和南方的会谈中,当时作壁上观的民众忍俊不禁。唐绍仪名义上是大清王朝的全权代表,但真正有能力支持他的是主张君主立宪的袁世凯,其对手是要求马上就走共和道路的革命党人。作为朝廷命官的一品大员,唐绍仪不着清廷官服,而是西装领带、法式皮帽、呢大衣,一身西方装束抵达上海。而前来迎接他的南方革命党谈判代表伍廷芳,还穿着中式长袍。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韵味的时刻,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核,拼凑在一起尤其惹眼。
从1911年12月18日到12月31日,南北双方在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厅进行了五次谈判。伍廷芳和唐绍仪公开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这两位留学生之间的精彩碰撞,与其说是谈判、辩论,不如说是在倾诉对建立强大中国的心声。
担任过中国驻美公使的伍廷芳说:我原先也同样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共和立宪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今天中国的情形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今天中国人的程度,可以实行共和民主了!人心如此,不仅留学生们这样看,连素称顽固的老先生也这样说。他们说,可以立宪,即可以共和,差别仅仅在选举大总统这一点上。今天,各省的咨议局、北京的资政院都已经民选,选举大总统何难之有?清廷专制两百多年,使中国败坏到今天的样子。即使一家银行的总经理败坏了信用,都必须辞职,何况一个国家?今天中国必须实行民主,由百姓公选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