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过程中频频被触动,守塔人一生的聚散分离、一纸调令、无数停泊靠岸,伴随战争炮火的进程,相依相伴的家庭. 和丈夫吵架的秀子,当晚收拾行李准备离开荒凉的岛屿,十天后才有船,一笑就放弃,在岛上是吵不起来架的;守塔人之女真砂子在父亲事故后嫁给同样是守塔人的野津,从沙滩那头奔来和拾蛤的秀子相拥;少时的同学藤井再次拜访讲述婚后半生的经历,照顾逝去丈夫的私生子,晚年也得到回报,并感叹秀子相亲一面就找到可靠的丈夫. 一战、卢沟桥事变、长岛空袭天皇宣告投降,出生、分离、死亡,命运总是沉重又无奈. 女儿婚礼上宣读的誓言,众人拭泪,镜头缓缓落到了夫妇,“贫困疾病、相伴到老、至死方休”正是两人当初的约定. 女儿新婚旅行,开往埃及的邮轮,父亲照亮海面,鸣起声声汽笛,下一代新生活的展开,是孤寂苦难的生活里,最大的满足和安心. 每每回想起来, 好像我从来都没有理解过父亲. 记忆中他的形象就像电影里的多桑一样,总是固执沉默得像一块磐石,经常看到他一个人抽烟发呆,但从来都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他年轻时的经历、理想,似乎也甚少提及,顶多偶尔从母亲的叙述中才能了解到零星的碎片. 我实在不知道他是不愿意说,还是不屑于说,又或者是觉得说了也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他微醺的时候又总会反复念叨一句莫名其妙的口头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会用他并不高的文化水平逐字给我解释,或许是醉意上头突生豪迈,又或者其他不得而知的原因让他顿生感慨,反正小时候每次听到只觉得特别嫌人. 长大后,逐渐意识到大概这就是他忆及过去的方式,他那一辈的时代记忆,以及他个人的经历一点一滴地在他的意识里,融汇成了这么一句至今我都不以为然的话,或许这就是所谓的隔阂?.